国家铁路局:全国创新争先奖拟推荐对象公示
文 / 2017-04-27 10:00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协 科技部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评选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人社部函〔2017〕47号)要求,经网上公开征集,国家铁路局综合比选程序,拟推荐翟婉明等7名同志为全国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创新团队为全国创新争先奖先进集体。

现对拟推荐对象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2017年4月26日至2017年5月3日)。

公示期间,对公示的拟推荐对象如有不同意见,请以书面形式,实名向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反映。反映情况需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庄继武(51897712)

附件:拟推荐对象基本情况和主要成绩、贡献
拟推荐对象基本情况和主要成绩、贡献

翟婉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际知名的铁路工程动力学专家,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大系统动力学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在轨道交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他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个人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及工程领域首个“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高宗余: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詹天佑大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参加工作30年来,主持了多座大型桥梁工程的设计,在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多塔缆索承重桥梁、跨海大桥设计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特等奖1项,排名第11;一等奖1项,排名第1;二等奖4项,排名分别第2、2、5、7)、全国工程设计金奖1项。

高仕斌: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牵引供电及其自动化专家,长期从事牵引供电系统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在大规模高铁网供电调度、高铁供电设施安全检测、电气化铁路节能减排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方面开展了系统性、创造性工作,为建设牵引供电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做出重要贡献。成果应用于京沪、京广、哈大等40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和全部18个铁路局,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5年来,高仕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21篇。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大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丁叁叁:中国高速铁路车辆方面的资深专家,近年来主持研发了CRH380A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在研发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提供的强劲科研支持,通过产、学、研、用实施联合攻关,采用数值仿真、台架试验、模型试验、实车测试相结合的研发及验证流程,研发成功了CRH380A新一代车体,成功解决了隧道内交会的气密强度和车体的振动模态问题,提高了列车运行舒适度,具有优秀的气密强度,头型气动性能世界领先,创造了486.6公里的世界运营列车最高试验速度。同时,梳理和总结了CRH380A新一代车体技术方案、试验验证和研究成果,形成了车体设计、计算和试验规范等,从而掌握了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的关键设计技术。主持开发了大型超薄壁铝合金型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此能力的国家之一,形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江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长期从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工作,主持过“京沪CTCS-3级无线闭塞中心关键技术深化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多项“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参与以京沪高铁、京广高铁为代表的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组织研制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TCS-3级列控系统全套装备,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得重大成果,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或参与编制铁道行业标准2项,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铁道科技进步特等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路火车头奖章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何川: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大型及复杂隧道工程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及重大工程建设科研课题70多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教材8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7项,参编国家与行业规范标准4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项排名1、1项排名6),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励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

薛吉岗: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所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铁路工程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和管理工作,为完善我国铁路桥梁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全行业普遍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促进铁路工程应用高强钢筋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组织并参与编制铁路桥梁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等系列标准。组织并参与高速铁路桥梁系列标准图编制工作。参与完成的“高速铁路标准梁桥技术与应用”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并参与制定国内高性能混凝土领域的第一本强制性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主持开展《铁路工程应用高强钢筋试验》研究工作。主编《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检验批示例》(196万字)。

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创新团队:该团队是一支专门从事IGBT基础核心前沿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团队,成员包含设计、工艺和应用工程师等研发人员,专业领域覆盖材料、微电子、半导体物理等学科,目前已形成100人以上的研发团队。该团队研发的IGBT领域新产品、新工艺,特别是新一代高功率密度IGBT芯片与模块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该团队还支撑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8英寸IGBT芯片线及其自动化的模块封装线。团队已承担10余项国家级项目,通过2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申报专利182项,授权专利39项,发表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7项,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GBT芯片及其模块“设计—工艺—应用”产业化技术,彻底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与产品垄断。

(来源:国家铁路局)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21-51870312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备案号:沪ICP备15057112号